
又是目的港。 有13处祈风石刻。 最早建于南宋春熙元年(1174年), 最新建于咸春丙寅年(1266年)。 此时的南宋风雨飘摇, 风雨飘摇, 但祈风之礼却不敢省略。 如今, 东风山脚下的石刻崖顶, 有一棵大榕树。 这棵树只有50岁, 但它的形状很奇特。
        主干周围有99个分支。 枝桠茂盛, 迎着阳光高耸; 还有99根树根, 围绕一根主根, yobo体育全站app下载 爬上悬崖。 白根结成一张大网, 保护着摩崖石刻。 大榕树名曰九九归一。 77块方形石雕中, 只有一件是当代雕刻的, 也得到胡先生的高度评价。 那是1991年2月16日,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使团来此考察, 留下了由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官、专家、学者共同签名的纪念碑。 纪念碑中央镌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徽, 两面是中英文。 摘录如下:在九日山最后一次风祈祷仪式700多年后,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考察团成员来自非洲、美洲、亚洲和欧洲, 来到这里对于朝圣者来说, 我们不仅重温了这个古老的祈祷, 也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和平的信息。 为此, 我们留下了这块象征友谊和对话的石刻。 九日山祈风石刻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7年1月被列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古泉州(塞浦路斯)遗址申请 遗产南安神遗址。 九日山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。 很高兴和胡先生一起喝茶。 他一开口, 就说:先是丰州市, 再是泉州县。 闽南第一县始于三国武永安三年(260), 即今九日山脚下的凤州镇。 唐九世元年(700),

官府东迁至十六世纪泉州。 南朝时期, 印度高僧库那拉达曾两次到延福寺翻译《金刚经》, 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外国人来闽访问。 唐代诗人秦始、名臣姜工夫、文人韩逵、侍卫欧阳战相继隐居, 后人称他们为“四圣”。 南宋大理学者朱熹两次来校讲学, 创办九日山书院, 并题名。 唐宋以来, 九日山三十六处景点一一形成, 宋代是泉南观光、海船求风的胜地。 九日山有东、西、北三座山峰, 形似钳子, 最高点海拔98米。 文化大山需要时间去诠释和品味。 比如坐在望江阁, 远眺晋江, 一条有泉水的江水, 波澜不惊, 耳边传来胡先生雄辩的解说。 晋人南迁, 沿江而去。 而活着,

重九登高, 施说九天仿佛有穿越感。
        半山腰, 山中最大的悬崖上有一石刻。 山上的铭文叫做九日山。 今石刻为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。 该书由福建军门提督马伟所著。 为承承尊崇圣地的大意,

碑文特意镌刻镌刻,

并在侧面附注。 三字山名大如斗, 沉稳老实。 可以说是用心了。 翻阅附注时, 可以看出这位将领举起钢笔, 满怀诚恳和畏惧地题下山名。 唐代先贤遗物至今犹存。 九日山, 又名姜香峰, 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唐德宗宰相姜工夫的高凤梁节。 西峰是唐代诗人会稽、秦家隐居的地方。 后人为纪念隐匿西峰25年, 称西峰高士峰, 建秦君亭亭。 相传, 姜工夫以木沁氏的名义来到九日山。 比较有意思的是, 秦君廷历朝历代都在重修和修葺。 清嘉庆年间,

其孙子秦知南安县, 重建秦军廷, 立碑记述。
        亭侧碑犹存。 碑文位于西峰东南坡一块卧石上, 为元代福州人方林所写的江山四字。 后人评论说它的含义颇为神秘, 可以为眼前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解读和赞美, 也可以感叹它被外星人践踏过。 汉语真是博大精深。 和胡老师挥手告别时, 我回头看向了九日山。 尤其想看那根深叶茂盛的九九桂大榕树, 看着九日山。 不幸的是, 它被完全隐藏了。在山上的那群榕树中, 已经分不清是哪一棵了。 唐毅 作者简介:唐毅, 福州人, 1953年4月生, 古田县人, 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。现任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会员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 先后担任知青、工人、教师和公务员。 着有《树是这样的》、《闽东二十八人》、《闽东纪事》、《山水有道》、《寻找苏联记忆》等文集。 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报刊增刊、华东报刊增刊、福建报刊增刊奖。 《闽东二十八人》获第23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二等奖。 责任编辑:连培煌 相关阅读:黄晓霞:探秘南门2020-11-18 林淑珍:看千年黄龙五象2020-11-20 郑建文:古城最难忘的元宵节2020-11-16新闻与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德 化学牛妈妈层层叠叠的森林 色彩斑斓